编者按:2020年5月11日早上8点30分,大理技师学院全体老师及第一批返校的2000多名学生,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防疫期间的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鼓励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息中心对学院办公室主任李荣锦,科任教师段劼及学生杨丽娟进行了采访。
(视频)
第一部分,信息中心校园记者和办公室主任李荣锦的采访纪实。
高丹: 李主任,您好。请问我们学院复课开学后将如何实施管理,以确保我们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李荣锦:现在我们学生陆续返回学校,学院除了在假期间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外,开学以后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学院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播放《开学第一课》视频,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
二是加强管理。在门禁方面,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师生和工作人员返校都要扫健康码和出入码。同时,学院在上课,就餐,就寝,课外活动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规定。三是实行晨午晚检制度。按时监测师生体温。四是采取封闭式教学。我们学校是大理州规模最大,学生结构最为复杂的学校,存在的隐患也是较大的。根据州教厅局的指示与要求,学院开学以后将持续上课一个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与外来人员的接触,确保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高丹:您认为我们国家这次的防疫工作,对学生今后思想政治教育上有怎样的启发?
李荣锦: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百折不挠的民族,每一次灾难都会使国家发生一些变化,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堂人生大课。通过这样的灾难,我觉得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一是爱国教育。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的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祖国。当前中国在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的加大,世卫组织的官员都直言不讳的说,如果他们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那么他们最希望在中国诊治。疫情期间,过去一些曾对中国不屑一顾的国家,都对中国体现了很大的尊重。比如意大利自发唱起了中国的国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上披上了中国国旗。还有一些国家的元首亲吻中国国旗。还有一些感人的画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这次疫情中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大国形象,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国家也是国民安全的最大保障。第二是责任与感恩教育。这也是我们学院校园文化的主题,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很多人挺身而出,比如我们所说的逆行者—医护人员,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所有人应该是远离这个地方的,但是我们的逆行者奋勇向前去了。当时,全国人民都比较恐慌,都希望远离疫情,但在这个危急时刻,全国430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去的时候全国情况非常严峻,就是捐躯赴国难,一些医护人员甚至写下了遗书,还有我们国家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当时钟南山院士八十四岁高龄,疫情一爆发就奔赴武汉,成为我们这次抗击疫情的定海神针,钟老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佩。另外还有很多普通人,比如军人,警察,村区的一些管理干部,有些人在抗疫过程中也倒在了岗位上,这些人都是勇于担当的典范。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些逆行者为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激发了我们担当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现在也许每个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我想大家都应该是热血沸腾敢于冲锋陷阵的。第三是卫生教育。通过这次疫情,中国人总体上来说卫生意识有待提高,卫生习惯有待改善。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有的人盲目的追求奢华生活,食用野生动物,而野生动物最容易带病毒,食用后一不小心它们就把这些病毒传给了人类,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针对这样的情况,人大常委会也及时立法,从法律层面上做了规定:禁止捕杀食用野生动物。另外在生活细节方面,大家也应该养成勤洗手、公共场合戴口罩等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应该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呈现常态化。第四是矛盾化解教育。我们的学生比较年轻又不太成熟,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转化的时期,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与人发生一些小摩擦,相信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切身的感悟到一句话:“世间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另外,我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遇事冷静,和谐拯救危机,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矛盾。特别现在疫情期间,如果我们因为一些小的事情,给学院添乱,甚至给社会和国家添乱,那么我们自己都会感到非常惭愧。
高丹:今天跟李主任交谈以后,我受益匪浅,相信广大的师生看到今天的访谈内容,也会备受鼓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目前的校园防疫阶段,我们定会服从学院的管理和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现在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也作为大理技师学院的一名学子,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谢谢李主任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第二部分,学院信息中心校园记者和科任老师段劼的采访纪实
徐皓宇:段老师,您好。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学院也展开了线上教学,现在我们的同学也分批复学了,您也是第一批返校授课的教师,您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段劼:在进行线上教学之后,其实作为一个老教师有时候还是会有一种危机感,因为有一种说法是“传统的面授教学可能会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比如说人工智能,远程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上教育,所以我心里边有时候也是有一些危机感的,但实际上经过这一次的线上教育,我发现一个优势,比如说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知识,虽然同学们没有返校,但可以复课,不耽误大家的功课。还有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来说,线上教学可以使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交流。但是我个人的感觉还是目前我们的这个线上教育实际上是无法取代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我进行了从4月23号开始线上教学,每天都给学生上传课件和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但是始终它都有种距离感,我已经上了三年级两次课,给我的感觉呢,我们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这个互动会更好,虽然说针对个别同学来说,他的问题能够在线上得到解决,但是更多的问题呢,我们在线下的课堂教育更容易发现。尤其我觉得课堂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不是一种彩排按照剧本来表演,而是在课堂上有千变万化的因素,我们面对是的完全不同的个体,所以课堂教学即兴的发挥,随机的应变这两点上,远比线上教学的效果要更好,所以我很高兴能够回校复课。

徐皓宇:您是如何评价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的工作?
段劼老师:首这个“停课不停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毕竟大家的青春有限,时间也有限,尤其对于这些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实今年的9月份他们就要到企业里去实习了,对于他们来说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比较紧迫的,因为我们的线上教学的安排,我个人觉得,第一它是有必要的,第二,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家的知识获取不能中断的,而且我们要完成学业,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因为我们的学习就像俗话说的“三天不吃饭嘴回生”如果我们长时间的离开了学习环境,没有了学习的行为之后,我们对学习的冲动,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学习能力也会下降,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我自己发现,长时间的休假之后,刚开始的课堂它不是那么很好的掌控,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都是这样,虽然疫情之间都是在家防控,不能出门、不能回学校,但我们开展了线上教学,我觉得这对于大家来说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学校的线上教学安排我觉得非常的人性化,也是非常的科学的,符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一种学习选择,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把原定的学习计划完成,也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些我觉得我们学校的领导安排的很好,考虑得很周到,完全符合我们的实际,也有利于我们的同学更好学习。

第三部分:信息中心校园记者和受访学生杨丽娟的采访纪实
赛航东:你今天参加了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同时作为国旗下的演讲者,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杨丽娟:今天能代表全体师生在国旗下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能在阳光灿烂的五月返回校园,我内心是激动的。刚才听了高院长对我们的开学寄语,我感触颇深,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场疫情发生时,中国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去到抗疫的主战场,正是因为有这些逆行者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安宁,他们的品质是值得我们中职生敬佩和学习的,现在我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幸福。

结语:突如其来的疫情是逆境,是挑战,也是考验。疫情当前,防护是重点。然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居家与课堂同在,防疫与学业齐飞。新的时代,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学期,吹响新的号角。周到细致的安排彰显了学院的用心,生动有趣的课堂一定能带领我们技师学子攀登知识高峰。踏上新征程,我们信心满怀;展望新未来,我们豪情澎湃。相信我们大理技师学院的学子定能自律自强,用知识武装自己,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为防控疫情交上最好的答卷。
